返回 官场女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十五、重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https://m.wenxingexiaoshuo.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的意思还不明白吗?就是应该给银俊雅一个适当的职务,让她有职有权,才好发挥作用呀。”郭莉不假思索地。她当然不完全了解栗宝山内心里都想些什么,也不完全了解面临的困难有多大。

    栗宝山听了郭莉简短的解释,不得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了,他看看大家:“郭莉记者提的这个问题,我们大家可以议一议,看看怎么为好。”

    他的这个表态,让贾大亮和金九龙完全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令其他常委、县长、主任、主席们异常震惊。他们全保持沉默,一声不吭。四个纪检干部见此局面,相互看看,意在商量是否退出回避,商量的结果,坐着未动,是想看看再。尉教授看看郭莉,眼睛里的意思在,银俊雅怎么使用,让他们去研究,我们不要再这个问题了吧。郭热回复尉教授的眼光很坚决也很明确,她的意思是,这个问题一定要,一定要解决,对于政界里压制人才的腐败行为不能让步!而且,她用看尉教授的眼光扫视了一下栗宝山,意思是,这也是书记的意思,敦促尉教授发言支持。聪明的尉教授完全明白了郭莉的意思,但见县里的人无一响应,不知怎么为好,犯难地垂下了眼皮。栗宝山非常着急。贾大亮和金九龙暗地里高兴。热心快语的郭莉被这冷遇激怒了。

    “各位领导,我刚才的发言是不是冒犯了你们?是不是触犯了你们太城的哪一条戒律?如果是,请你们提出来,严加批评指正,可不要这样对我客气,一言不发。我是个记者,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我不太了解政界里都有些什么规矩。我话办事只考虑是非和事业,凡是对的,好的,于事业于群众有益的事,我就,我就提,从来不怕丢了自己什么,头上没有乌纱帽,不怕丢了乌纱帽,以后也不想弄个乌纱帽戴上。医生我是个胆汁质的人,容易激动。一激动起来,话掌握不住分寸。如果有那句话得不好听,请你们原谅。原谅我的用心是好的。刚才我提的那个问题,完全是为了太城好,也是为了你们好。像银俊雅这样的人才,拿到北京,拿到全国去,都是呱呱的。她提出的矿业兴县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是对太城的重大贡献。你们采纳了她的意见,如果不同时把她这个人用起来,那会成为重大损失的。或许你们认为,在这样的场合研究用人问题不合适。而我认为,落后地区正应在这方面解放思想,实行改革。现在好多先进的地方,都实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打破了神秘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能者上,劣者下,太城为什么就不能呢?如果认为我得不对,提出来,咱们一起讨论,一起辩论都可以。容我直言,冒犯了。”郭莉完以后,站起来,抱起拳拱了拱。

    另外三个记者被郭莉达一番很动感情很有棱角的话鼓动起来了。他们接着郭莉相继发言,不但支持郭莉的意见,而且联系全国的改革,大发感慨,其用语和气势亦不乏触人灵魂的税利。较为老成的尉教授,这时候也按捺不住了,他:

    “以上几位记者的发言,令我鼓舞,使我心潮澎湃。他们的话虽不能讨每个人的喜欢,但我认为句句是实话,是真理。干事业,就得这样子,不能顾及这个,顾及那个,现在我们国家缺的就是这个东酉。要改革,要前进,就不能怕一时伤感情。不打不相识嘛,打一下,疼一会,待想通了,才是永久的好朋友。我相信县里的同志不会计较他们在话上的枝节问题的。他们确实是为了太城好。他们跟银俊雅不沾亲不带故,我也是。不过,还得把话回来,县里的同志也没有谁反对郭莉提出的意见,郭莉你也不要那么想当然,在太城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应该有个适应的过程的,总得让人家好好地想一想,你们是不是?”他完,为了缓和气氛,哈哈地笑了笑。

    从郭莉激烈的发言之后,会场上不利于栗宝山的形势,有了一个很大的扭转。尉教授上述的一番话,又使情势进一步好转。特别是他那末尾的哈哈一笑,起了很大的调剂作用,在场的所有人,都跟着他笑了,尽管有的笑不是从内心里发出来的,有的笑甚至带着嘲弄的气味,但毕竟都笑了,使两军对垒的局面有了一些缓和。

    不过,已在政界里混出了一些经验的栗宝山知道,尽管郭莉等记者和尉教授的发言非常之好,扭转了被动的局面,但要让县里这些油条们心服认同,还会有很大的差距。他必须抓住主动时机,乘胜进击。他想,这个时候,应当首先逼他们表态。于是:“听了郭莉几个记者的发言和尉教授的发言以后,我作为太城县的县委书记,心里很不平静,很受感动。他们为了我们太城的事业,不辞辛苦,不怕嫌怨,直言不讳地给我们讲了许多既尖锐又善意的话。他们讲的意见非常好,非常重要。我们应当用改革的思想,认真地加以研究。我非常同意尉教授最后讲的那几句话,在我们太城,一些新的问题的提出,是有个思想适应的过程。既然是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嘛。怎么样,大家是什么意见,看。”

    县里的各位阁僚们,早已料到书记会给他们摊牌的,他们早就想好了各自一番应付的话在肚里,这时候便按照不成文的法定程序了出来。

    黄福瑞:“中央的记者和尉教授为了我们太城的经济建设,从北京远道而来,又参加我们的会议,又亲自下去考察,给我们提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性的意见,我从内心里非常敬佩,非常感激。对于各位,我觉得我们除了敬佩、感激,绝无半不恭或别的什么。起码从我内心里是这样。我认为,中央记者们和尉教授讲的话,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不可否认,由于我们地处偏僻,学习不够,所以我们的认识能力是很低的,会后一定加强学习,也希望各位领导,学者和记者们多多帮助。”他避而不谈银俊雅的使用问题,的全是一些空话。因为他不愿先就这个问题表态。他觉得自己还拿不准。但又不能不第一个发言,这已成惯例了,别人都在看着,他不得不,所以便只好不疼不痒地两句。

    副书记陈宾海:“我同意栗书记刚才讲的,记者同志和尉教授讲的意见既尖锐,又善意,非常好,我们应该用改革的思想去理解,认真地加以研究才对。别的我没有什么。”他等于重复了一下栗宝山其中的几句话。因为他抱定了一条宗旨,只同意栗宝山的,自己不另别的,如果出了问题,有栗宝山负责,他不过随声附和而巳。

    贾大亮:“……总而言之一句话,请各位记者、尉教授放心,也请中央和省里的各位领导放心,我们绝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绝不会拿你们的话当耳旁风,我们会认真地研究,认真地对待的。尽管我们学习不好,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但我们是不甘落后的。特别有你们这一回的谆谆教导,我们会努力赶上来的。特别在起用人才方面,我们一定要放开手脚,打破陈规戒律。就请你们放心好了。”他的话最多,这里只录了末尾的几句。总的情况是,唱高调,着力给郭莉和尉教授他们做工作,企图劝他们退却,为他会后做手脚争取时间。他在讲话里还多次提到“中央和省里的各位领导”,即中纪委省纪委四个干部,想让他们站出来为他话。

    王明示:“我认为,关于对银俊雅使用任职的问题,是不是不要过分着急为好。因为总是有个大家所共知的背景问题。我的意思不是真有什么,我的意思是稳妥一比较好。”他认为他不单是个常委,更重要的他是纪检书记,对任用银俊雅这样的人,不能轻易表赞成的态。而且他从在场的中纪委省纪委的四个干部的脸上看得出来,他们对此事是有保留的。他考虑来考虑去,考虑了这样几句话。

    董玉文:“我考虑,这个问题即使要解决,也应该按程序走比较好,另外,请栗书记考虑,是不是应该给地委打个招呼。”他是组织部长,只提了这样一条建议,没有表明他对提拔使用银俊雅是支持还是反对。

    李万同:“我非常同意郭莉记者和尉教授他们的意见。

    我也非常同意各位领导的意见。”他是宜传部长,讲了许多改革和人才问题,这两句话是从其中摘出来的。

    金九龙:“我认为我们应当积极地认真地考虑银俊雅的使用问题,使她有个适当的身份,只有这样,才好充分发挥她的才能。”他的调子算是最高的,因为他有意要扮一个红脸的角色。

    在所有的人都过一遍之后,贾大亮又补充:“我觉得王书记和董部长讲的意见不错,应当引起我们重视。你们是不是啊?”他的王书记和董部长是指纪检书记王明示和组织部长董玉文。他完这话,环视着大家,启发鼓动着大家附合,特别把目光几次停留在四位纪检于部的脸上。县里的人有的是,有的头。四个纪检干部也了头。这使会场上又一次出现了危局。

    在这紧要的关头,栗宝山只有拿求救的眼光再看一下郭莉记者。郭莉记者实在是够朋友,她马上发出了一排连珠炮:

    “我实在不明白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你们到底承认不承认银俊雅是个非凡的人才?你们到底想用她不想用她?你们到底从思想深处给她平反了没有?什么人所共知的背景,那个背景根本就是错误的,难道还要考虑吗?什么程序请示,不搞那些繁琐的东西难道就不行吗?你们对发展太城的经济,到底是着急还是不着急?昨天已经讲好了,你们的引资招商团要随我们一块去北京,下午就得走,这个团没有银俊雅行吗?她没有个适当的职务能充分发挥作用吗?这是火烧眉毛、马上就应当定的事,你们为什么不着急?为什么非要往后拖呢?我实在弄不明白。容我火气大,得理不让人。

    究竟怎么办,你们拿主意吧。”

    县里的人,听了郭莉的话,除栗宝山以外,没有一个不反感。他们认为,郭莉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一个记者,有什么权利在他们的常委会上信口雌黄,像训孩子一样训他们这些领导?他们有的人真想跟她吵起来,有的人不屑地在一旁撇嘴,有的干脆出去撒尿,表示抗议。四个纪检干部交头接耳,觉得郭莉太过分了,又一次出现离开会场的动向。另外两个记者面面相觑,感到没趣。尉教授想劝郭莉就此罢休,但欲言又止。郭莉也有脸上挂不住,看看栗宝山,真想甩手而去。会场上出现了一泻全溃的危势。栗宝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如不拿出强大的威力,挽住狂澜,顷刻就会出现失败的结局。因此,他当机立断,马上提高声音:

    “大家注意坐好,我们应当严肃对待郭莉记者方才的一片肺腑之言。我认为郭莉记者对我们的批评,是尖锐的,也是十分切当的。我们每天都要解放思想,要发展太城的经济,可一遇到具体问题,即表现得很麻木,一也不着急的样子,不如一个局外人,不是不如,简直是天壤之别!郭莉记者的话,让我感到羞愧。这样下去,我们还算是党的干部吗?我们不能叶公好龙!”讲到这里,他忽然感到自己有些太动感情了,在召开这个会之前,他是想通过郭莉的提议,不表现出自己太明显的意向,把问题解决了,现在逼得他不得不冲锋上阵。由于过分冲动,话得太刺人,打击的面也太宽了。因此,他赶快收住话头,喝口水,压压正往上攻着的火头,然后用较缓和的口气接着:“大概我跟郭莉记者用同一种类型,都是胆汁质的人,话容易动感情,容易上火。但心眼是好的。我的主要意思,也是指责自己,不全是批评大伙的。大家刚才实际上也都表了态,绝大多数人是赞成郭莉记者的意见。王明示同志和董玉文同志的,实际是替我着急,为了我好,这我都理解。就是有不同意见,也情有可原。因为毕竟情况复杂,又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我觉得郭莉记者的一句话很重要,就是招商团今天下午就要随他们去北京,银俊雅应当去,应当有个职务才便于发挥她的作用,实在是火烧眉毛,容不得我们拖延。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放一放,按照程序办,给地委打个招呼当然更好。既然这样,我看我们只能解放思想,打破陈规,以事业为重了。怎么样,我看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给银俊雅任个什么职务比较合适?”

    这番话讲得很有水平,既狠狠地刺了一下县里的那些人,又温和地抚摩了他们感到疼痛的伤口,而且明确地指出了必须解决问题的落脚。多少年来,政界里的官儿们都是看上司的眼色行事的。因为上司决定着他们的官位和升迁。太城县的那些官儿们,一看栗宝山就是要给银俊雅任职,立时转变了态度,即是心里不同意,也纷纷明确地表态同意,有的还作了自我批评。他们心想,反正是你书记提出来的,如果出了问题,上边怪罪下来,自然是提议和决策的人负责,我何必要着惹你生气呢?贾大亮和金九龙看出难以阻止了,一边随声附合,一边琢磨会下该怎么干。当他们发现大家都不具体职务时,贾大亮争取主动:

    “我提议,把银俊雅调到计经委,在计经委任个副股长。”

    “同意。”“同意。”“……”贾大亮的话音刚落,那些县里的领导们,立刻争先表态赞成。

    在贾宝山的面前又一次出现了难办的局面,他只能看着郭莉问她:“你认为任个什么职务比较合适呢?”

    郭莉见栗宝山的眼睛里充满了对她的住任、恳求和鼓励,打消了顾虑,出了他们策划好的那个职务。她:

    “我认为叫她任县长助理比较合适。”同时,作了一番解释。

    这个建议让县里的那些领导听了,无不感到惊讶。好家伙,竟然要她任县长助理!真是要翻了天了。在他们看来,最大最大让银俊雅当个副局长、副主任之类的就是破天荒的破格了。县上的好多好多干部熬一辈子都熬不到这样的职务。而郭莉竟要她当县长助理,这是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贾大亮之所以抢先提议让她当副股长,所怕的,是怕栗宝山让她当副局长副主任,想不到郭莉冒出来个县长助理。

    这个职务等于叫银俊雅跟他们平起平坐了。他们先是用惊讶的眼睛看郭莉,随之用担心而审视的眼睛看栗宝山。

    栗宝山用坦然的眼光看着大伙:“大家看郭莉记者提的这个意见怎么样?”

    “啊!他竟然同意!”县里的那些人几乎同时在内心里发出了这样的惊叹。尽管他们都是看上司眼色行事地,尽管他们不愿惹栗宝山不高兴,但眼下的距离太大了,谁也感到接受不了,于是只好沉默。在栗宝山第二次催问下,这些人不得不陆续表态。除组织部长董玉文以外,别的人都避而不谈县长助理,有的可以任工业局的副局长,有的可以任企管办的副主任。董玉文提醒,县长助理历来是地委任免的副县级干部,县里没有这个权力。这样,银俊雅任个副局长或者副主任,似乎已成了定局。尉教授和另外那两个记者都向郭莉向栗宝山投去目光,意思是,可以了,不能再争了。甚至栗宝山也发生了动摇,觉得应当适可而止。他正要朝这方面,郭莉按照预定的谋划道:

    “我看就任个科级的县长助理也好。我们要的是县长助理这个身份,不是非要县级领导的政治待遇。既然县里有科级干部的任命权,就任个科级的县长助理吧。这样,出去工作起来,要比局长主任好。”

    县里的那些领导简直是烦她烦透了,他们一律低头不语,以示抗议。四个纪检干部也厌恶地看她一眼尉教授和另外两个记者都用责备的眼光看着郭莉。栗宝山心想,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等于出卖了郭莉记者。所以他表态:

    “怎么样,郭莉记者的这个意见也有道理,大家是否再考虑考虑。”

    四个纪检干部听完粟宝山的这句话,交换一下目光后,相继退出会场。

    贾大亮和金九龙看了纪检干部的举动,心里暗暗庆幸。

    两个人拭目等看栗宝山在这极尴尬的局面下如何收场。贾大亮还打破沉默了这么一句话:“栗书记,你就吧,怎么好,你决定。”

    这时,栗宝山忽然想起在地区计经委当副主任的时候,他由那个主任在一次研究干部时所用的办法。虽然他对那个办法很有意见,但是这会想起来,倒觉得可以拿过来用一下。于是他问:“大家还有别的意见吗?”都没有别的意见了。

    他便结论:“如果大家没有别的意见,就这样定了:银俊雅同志任正科级县长助理。组织部拟个文发下去,同时报地委组织部备案。赴京招商团就由黄县长带队,银俊雅参加,要加上计经委主任、工业局长和财政局长,一共五个人,下午随尉教授、郭莉记者他们一起进京。现在散会。”

十五、重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