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65章 翻来覆去地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https://m.wenxingexiaoshuo.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不过,他们很激进地采取了直接替换d型磁铁的方桉,非但没有意识到因为基底电子逃逸而导致的y场衰减不说,还没有意识到y场的约束与强磁约束是有区别的。”

    y场,是学界暂时对那个因为特殊空间交互产生的力场的简称,全程是yeming  field,叶铭场。

    “这二者的区别在于这里。”叶铭走向白板:“我们可以看到,如果直接沿用设计,会导致中子一开始就出现逃逸,从而破坏反应腔室——如果他们复盘实验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点的话,那么将会对多出来的逃逸中子感到很困惑。”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约束场设置,如同刚才所说,这是一个尚不明确具体变量关系的函数,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一定有一个极限的阈值。到了该阈值后,基底的电子逃逸速度将会加快,从而失去场波转换。”

    “解决方法是什么?”

    叶铭指着几个变量,微微一笑:“抛开设计因素,那就落在基底材料上。”

    “更高,更快,更强。”

    “更高的电压,更快的频率,更强的电子迁移率,以及更好的y场产生率。”

    “很巧,我们有这种材料。”

    叶铭轻轻呼了口气,望向台下。

    “我的报告暂时完成,谢谢。”

    随着他这句话,会场中,瞬间举手如林。

    ……

    ……

    虽然学术会的内容没有可能完整地传到网上,但叶铭在学术会上的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西边的设计方桉拉出来“鞭尸”的事,却是瞬间传遍了整个中文互联网。

    别的不说,你只需要看看自媒体这些惊悚的标题就知道有多么的火爆了。

    《重磅!叶氏方程提出者指出15分钟就是美方的极限》

    《15分钟?别慌!美方的可控核聚变需要的材料被我们牢牢把控!》

    《被拉出来三次鞭尸,美方可控核聚变究竟在哪里出了问题?》

    《心算大师——天才科学家叶铭的神秘算法》

    ……

    相比这些打着科普旗号的捕风捉影和胡说八道,就面向公众的平台而言,知乎上倒是要理智一点。

    有人曾经总结过,知乎这地儿,别看表面上人人眼高于来着……有很多的传言……但不管怎么说,菲尔兹奖获得者,哈佛的数学扛把子……

    那是真牛逼。

    这样一位大老开门见山,他总不能回一句“今天天气真好”吧?

    不过邱老并没有让他难堪,而是直接道:“关于你那个阈值的函数,我想了很久。”

    wap.

    /48/48807/14175417

第165章 翻来覆去地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