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游龙神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二章 独孤剑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https://m.wenxingexiaoshuo.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龙骏随身的现代工具都被程英埋在地下,幸好石素清带着火折子,但见一处天然洞府似鬼斧神工,左旁是口寒潭,右首为道丈许宽的裂缝,深不见底,洞顶怪石林立,奇无数,面前则一条极窄弯曲石路通向远处另一个洞口的石板门扇,甚是陡峭。

    二人牵手侧手小心翼翼走过山道石路来到那扇门前,门上扣有铁环,竟是人工造成均感意外。石素清伸手去推,石门却纹丝不动,一试便知这石门乃花岗岩石砌成,足有千余斤重,龙骏暗运内劲,双臂贯力推将上去,但闻“吱呀”一声,石门启动,二人大喜随即迈进洞府。

    龙骏牵着清儿走进宽敞的石洞内,登时目瞪口呆,里面并无房舍石间,而是自然掏空的洞,占了八成地方尽是潭水,中央一股清泉从池心汩汩喷涌而出,形成一个晶莹的蘑菇状,潭水正上有一块半圆形的断桥,凌空高悬造势,四方石柱上各镶嵌一颗硕大的水晶石将空的光线折射引入,清淡的柔光与潭面一映泛起一层余晖。

    龙骏拉着红晕双颊的石素清走上悬空中央的半圆断壁桥上,环顾四周,斗见内洞岩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字迹和人形持剑拆招的图幅,笔致与悬崖上“舍身崖”三字同出一辙,雄浑刚健,显然出自一人手笔。

    石素清指向最左处的石壁,喜道:“骏哥,你瞧那四个大字!”龙骏依言顺势瞧去,吃惊道:“独孤九剑!”石素清道:“正是。听爹爹讲,此套剑法乃百年余前一位名叫独孤求败的前辈所创制,他老人家四十岁后持此剑法想求一败而不可得,当年独孤前辈前轻气盛曾与明教高手决战华山之颠,结果误伤我辈义士性命,后悔莫及一气之下,将他惯用的紫葳软剑弃落山谷。

    “不久明教第二十九任教主戚天南,找上了门以镇派神功将之打败,独孤前辈因此隐居江湖苦创这套剑法,十余年后欲找戚教主复仇,可惜当年明教与中原各门派大战之后,又被黄裳带宋兵大军围剿,元气大伤早已退避西域深山,独孤前辈复仇无望,便改名‘求败’,挑战中原与西域武林,竟无敌于天下,后来看淡成败名利,埋剑深谷,啸傲山林,世人无一承他衣钵,只道独孤九剑失传于世,没想到果然留在华山。”

    龙骏思索半晌,猛然间想起这套独孤九剑的传人不是还有华山的风清扬、令狐冲么?不过那已是三百年后的事了,既然此剑法如此威震天下,岂有不学之理,当下凝神望向石壁,先纵观全套剑法,独孤九剑分为九个部分,即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

    龙骏先从总诀式练起,细心一阅,才知这总诀式足有三千余字,内容东扯一句、西拐一句全不连贯,仅此一招竟有三百六十种变化,而其中每一招变化又推衍第二招、第三招的变化,与《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颇为接近,而总诀式的要旨又与《九阴真经》上半卷一些心法不谋而合,可见上乘武学也好,宝典也罢,尽管殊不同门,招不类聚,但最终的心旨却殊途同归,同出异名而已。

    有《九阴真经》的心法辅助对于其他武林理解便得心应手,前后快慢阅了两遍已将这三千字总诀一字不漏地印在脑海,什么“归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人有,甲转丙、丙转庚、庚转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风雷是一变、山林是一变、水火是一变”看似甚有哲理,实则虚无缥缈摸不着边际,但比《九阴真经》最后一章梵文却又容易记许些。

    一个时辰后开始修习破剑式,此招有三百零六种变化,由总诀式生变而来,其旨在于一个“破”字,要知道无论剑招如何精妙,只要有招可寻,便有隙可乘,要破敌剑招,对方须得有剑招给你来破解才成,倘若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高手的境界,但不曾学武之人虽出手全无招式,又会给人轻易打倒,可见真正上乘剑术,则是能制人而决不能为人所制。

    龙骏默记后逐一自悟口诀含义,似觉每一句都是奇巧奥妙的真理,又觉得是众所皆知的废话,既然无招胜有招,那么还学招式干么?独孤九剑虽然高明,却也未必是白皮天书,口诀剑招那也是有的,由此可知,无招并非真的没有招式,而是像《道德经》中所述:“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当有招的功力达到一定的登峰造极的阶段,便可以变化成无招境界,随手一式便可以威力无穷,击败对手招数中的破绽,与《九阴真经》及“先天功”无所思不谋而合。

    ————————————————————————————

    明教自唐室就有,为何只在元末明初才写出来吗?黄裳到底与明教哪些人结过梁子而退隐江湖写下《九阴真经》的呢?独孤求败又是曾与何人动手弃落紫葳剑的呢?为什么独孤九剑在北宋末南宋初创出却在明朝中期才有风清扬的习得呢?风清扬又是从何处修习的呢?葵花宝典又是元朝哪位太监创就的呢?九阳神功又是何人所著的呢?等等五部书中所写武侠时代背景相近,但牵强疑点太多,金庸先生一笔带过没有写得详细,所以经过反复思考这些问题,便在五部书历史背景的中间一部神雕为上下结合点,由金庸迷的小弟,不才想把五部书糅合将前后大致情节线索串通起来,描述它的前因后果,一条线是杨过为主的神雕的情节,中间穿插主角经历进一步反映五部书的关联,这怎么会乱呢?如果是真正的铁干金庸迷应该感觉很清晰啊!soeasy!每个人喜好不一(大部分喜欢小龙女,本人却喜欢赵敏和盈盈)书是要进行选择读的,话是要经过考虑说的!这样才不会庸人自扰!

第二章 独孤剑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