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做导演那些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7章 王虹卫[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https://m.wenxingexiaoshuo.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兴趣小组的剧本宣读会结束。

    但林麦冬并没有闲下来,而是拾起他在宣读会上耍噱头扔掉的剧本,围绕剧本做了一个详细的拍摄计划。

    他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自从决定沿着前世重生前的路径当导演开始,林麦冬早就给自己定好了发展规划!

    90年代末,这还是让无数电影人一筹莫展的年代。

    拍摄的权力掌握在各大制片厂手里,但制片厂没钱,每年硬着头皮才挤出来的几个拍摄任务,放在整个影视行业,那是真正的狼多肉少!

    除了张一谋、凯子哥等知名大导或者老前辈,大把的导演几年摸不到一次导筒,看见摄影机眼睛都放绿光。

    这种时候,林麦冬区区一个导演系学生,若妄想开局拉投资拍商业电影赚钱,那是痴人说梦!

    所以,他给自己定下的第一步,就是出名!

    先出小名,从短片开始。

    之所以没有选择长片,也是上面提到的,制片厂把持拍摄权的原因,民间资本这个时候是不允许进入电影行业的。

    就算走其他路子拍出来了,上面一纸文件,辛苦拍的片子立刻被禁,别说上映,连上电视台都不行。

    惟有短片,在这个时代性质比较模糊。

    在当前的影视圈看来,短片还是一种先锋体裁,实验作品,管制宽松很多,最重要的是成本也很小。

    林麦冬准备先从记忆里“借鉴”几部短片,赌一赌能不能拿奖,刷刷名声。

    当然,所谓成本小也只是相对而言,96年也不像前两年了。

    说起来还是贾彰科的锅!

    1994年,贾彰科组织的电影兴趣小组第一次“众筹”拍片,因为是野路子,除了找青影厂挂个牌,没有借助学院的任何资源。

    《小山回家》不到3万成本,其中一部分是老贾自己给杂志写评论、给社会上的学长师兄当枪手、去电视台儿童节目组扮演小动物攒下的几千块钱。

    剩余都是当时的兴趣小组成员,你几十我一百,生生凑出来的。

    拍摄的时候,演员从小组里拉壮丁,设备去外面借、蹭,场地主打一个游击。

    等于说,《小山回家》和北电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最初学院也不怎么在乎,特别是《小山回家》拍完后,成片在教授们看来很粗糙,太业余,连兴趣小组里的成员们都看不进去,逼得老贾想死。

    他们忽略了,短片看得是思想性,看得是噱头。

    在他们看来很无聊的,反映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的《小山回家》,在香江、境外这些对大陆好奇的地方,却颇受欢迎。

    之后,短片参展,得奖,北电的领导们虽然不能理解为什么能得奖,却也开始后悔——

    好好一得奖片子,难得出风头的时候,居然和学院没什么关系?

    这怎么能行!

    可惜《小山回家》已经错过,连贾彰科都错过了,上半年得奖后,老贾不再是一文不名,连写剧本都没署名权的小卡拉米。

    一个香江投资人特别喜欢他,准备投15万让贾彰科再拍一个反映内地底层生活的短片。

    林麦冬入学的时候,就听说老贾剧本都写好了,叫《夜色温柔》。

    乍一听像丑国名着,实际没啥关系,这年头文化人的基本操作,拿外国名着蹭一蹭,仿佛能沾上洋气。

    总之,北电对这个结果很不舒服,自己培养的学生,自家旗下青影厂出品的短片,自己却没怎么参与,以至于无法分享荣誉。

第7章 王虹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