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寻村踪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8章 之汤丹镇新发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https://m.wenxingexiaoshuo.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3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新发村的古老街道上,鲁文富老人的讲述也渐渐沉浸在历史的深处。他开始向我细致地描绘新发村从民国时期至今的行政区划变迁,以及村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仿佛在揭开一幅时间的画卷。

    “在我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如同历史的河流,波澜壮阔,跌宕起伏。”鲁文富一边说,一边从竹篓中取出一张泛黄的老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古老的地名和错综复杂的边界线。

    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语气中带着一丝怀旧:“你看,这里就是新发村在民国时期的位置。那时,我们隶属于‘汤丹乡,隶属于那个时代的县级行政单位。”

    鲁文富继续讲述:“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年,汤丹乡被撤销,新发村随之划归到了现在的‘汤丹镇。镇名虽变,但新发村的历史与文化却如同老树根,深深扎根,不曾动摇。”

    随着话题的深入,鲁文富开始讲述新发村的地理位置。他告诉我,新发村坐落在珙王山脉的东南麓,背靠青山,面临碧水,是一个典型的山间小村。

    “我们的村子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盆地。这里的土地肥沃,如同母亲的怀抱,孕育着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鲁文富指着窗外的一片稻田说,“你看,那片稻田就是我们的‘黄金田,每年秋天,稻谷金黄一片,如诗如画,壮观至极。”

    谈到自然环境,鲁文富的眼神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我们村子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上有茂密的森林,溪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宛如人间仙境,非常适合居住。”

    鲁文富还提到了新发村的水系。他说:“我们村子的溪水源于珙王山,蜿蜒流经村子,最终汇入小江。这里的溪水不仅滋养了我们,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夏天,溪水潺潺,是村民们消暑纳凉的好去处;冬天,溪水结冰,孩子们在上面嬉戏,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

    听着鲁文富的讲述,我仿佛能触摸到新发村那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他不仅讲述了村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还让我对这里的历史变迁有了更深的感悟。

    “鲁大哥,您说我们村子的自然环境这么好,那为什么还要搬迁呢?”我好奇地问。

    鲁文富叹了口气,说:“搬迁是因为我们这里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受限。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政府决定将我们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虽然离开了这片熟悉的土地,但我们新发村的精神和文化会如同凤凰涅盘,永远留在这里。”

    夜幕降临,鲁文富的讲述也渐渐落幕。我站在新发村的村口,望着远处的山峦和蜿蜒的溪流,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敬意。新发村的历史沉淀在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财富,熠熠生辉。

    4

    在夕阳的柔和光辉中,我踏入了新发村的一户人家,那里住着一位名叫何建德的老人。何建德,这位新发村的传奇人物,他的生命轨迹与村庄的变迁紧密相连,使他成为了新发村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一笔。

    何建德老人安详地坐在堂屋的摇椅上,他的眼神中透露着岁月的痕迹,但脸上却洋溢着对生活的满足与自豪。我向他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并诚挚地邀请他分享他的故事。

    “我生于斯,长于斯,新发村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我的成长。”何建德的声音沙哑中带着一丝磁性,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我儿时,村子虽简朴,却充满了无尽的乐趣。”

    何建德开始回忆他的童年,讲述了他与伙伴们在田野间奔跑、在溪水中嬉戏的时光。他说:“那时,我们跟随大人劳作,虽辛苦,却乐在其中。村里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游戏,捉迷藏、踢毽子,还有在溪边用石头打水漂,每一刻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随着话题的展开,何建德开始讲述新发村的变化。他提到,随着时代的进步,村子里的生活方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年轻的时候,村子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何建德回忆道,“我们种地、养蚕、养鸡,虽不富裕,却自给自足。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需求,村子里的产业结构开始多元化。”

    他继续说:“我们开始种植茶叶、药材,发展养殖业。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学到了新的技术和知识,回来后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何建德还谈到了新发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他说:“以前,村子里的道路泥泞不堪,一到下雨天,行走都成难题。现在,村里的道路都铺上了水泥,交通便利了许多。电力、通讯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第18章 之汤丹镇新发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