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67章 芋头塘地种芋头 丰年景象美名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https://m.wenxingexiaoshuo.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芋头塘丰年颂
芋头塘地种芋头,丰年景象美名扬。
农业文化传千古,芋头塘村韵悠长。
一
在辽阔无垠的疆土上,大白河如一条银色的丝带,静静蜿蜒,环绕着我国一个如诗如画的小镇——阿旺镇。我,以资生为笔名,一名对乡村文化怀揣热爱与憧憬的文联工作者,循着这股生机勃勃的气息,踏上了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来到了大白河畔的芋头塘村。
初秋的阳光,温煦而柔和,洒在芋头塘村,将整个村落染上了一抹金黄。我站在村口,沐浴在这份宁静与和谐之中。正当我沉浸在这份美好时,三位热情洋溢的村民——朱兴旺、王兴权、段朝阳,主动向我走来。他们看到我孤身一人,便关切地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我微笑着向他们表达了来意,我是在寻找那些深藏于乡村中的故事,希望能在这里挖掘芋头塘村的历史与传说。朱兴旺听闻此言,眼中立刻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慷慨地拍胸脯说道:“那我们正合心意,我们村的故事多得很,你愿意的话,就让我们带你一探究竟吧!”
我欣然接受。于是,在三位村民的引领下,我踏入了芋头塘村,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
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前行,边走边谈。朱兴旺充满激情地讲述着村里的历史,他说:“我们芋头塘村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朝时期,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土地,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王兴权紧接着补充道:“是啊,我们村中还有许多古老的传说,比如村中央那座古老的庙宇,据说它始建于唐朝,见证了芋头塘村从古至今的变迁。”
段朝阳则深情地说:“还有我们村里的‘三棵树,它们分别象征着村子的繁荣、和谐与幸福。每年村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天地赐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听着他们充满热情的讲述,我不禁对芋头塘村的历史与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知,这次寻踪之旅,将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收获的探险。于是,我跟随朱兴旺、王兴权、段朝阳,开始了探寻芋头塘村故事的旅程。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我将揭开一个个神秘的面纱,记录下这些珍贵的乡村记忆。而这一切,都始于这个初秋的清晨,始于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寻踪者。
二
沿着大白河畔的小径,我们一行人继续前行,朱兴旺的热情讲解如同潺潺溪水,引人入胜。他引领我们踏入芋头塘村,这个饱经岁月洗礼、承载着时代变迁与村民智慧的小村庄。
“芋头塘村的故事,源远流长,始于清朝时期,那时它隶属于东川府清宁里。”朱兴旺站在村口一块古老的石碑前,指着上面斑驳的字迹,缓缓叙述,“自那时起,我们的祖先便在这片土地上耕耘,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岁月如梭,芋头塘村在时光的洗礼中逐渐壮大。到了2019年,村子已经从原始的自然村落蜕变成为村民委员会管辖下的村组。朱兴旺指向村中心的广场,继续他的讲述:“你看,这里曾经是村里的集市,如今成为了我们村民聚集、欢庆的场所,每年的节庆活动都在这里热闹非凡。”
芋头塘村,一个历史悠久的美丽村落,下辖着19个各具特色的村民小组,它们散落在广袤的土地上,如同一颗颗明珠,共同绘就了乡村的壮丽画卷。
首先,功山梁子小组坐落在村子的至高点,地势险峻,山峦叠嶂,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村民们世代守护着这片土地,用辛勤的汗水耕耘,使得功山梁子绿意盎然。
岩脚小组毗邻山脚,土地肥沃,是芋头塘村的主要农业区之一。金黄的稻谷、玉米和红薯在丰收的季节里,将田野染成一片金黄,令人心旷神怡。
柳树凹小组因村头一棵古老的柳树而得名,这里风景秀丽,村民们以养殖家禽、种植蔬菜为生,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
坪子小组位于一片开阔的平地,是芋头塘村的交通枢纽。村民们以经商、手工业为生,为村庄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务。
木嘎(12组)小组隐匿于深山之中,自然环境保存完好,村民们过着原始而宁静的生活,依靠山中的资源自给自足。
犁头山小组因山形似犁头而得名,地势崎岖,村民们在此开垦荒地,种植茶叶、核桃等经济作物。
三家村小组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村民们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以种植水果、养殖牲畜为主,成为芋头塘村的果业基地。
梳山小组因山形似梳子而得名,山清水秀,村民们种植茶叶、竹子,过着悠闲的生活。
芋头塘小组作为村子的中心,人口密集,商铺林立,是芋头塘村的商业中心。
上村小组位于村子的高处,风景优美,村民们种植蔬菜、水果,过着富足的生活。
小村小组因村子规模较小而得名,环境幽静,村民们过着宁静的生活。
第67章 芋头塘地种芋头 丰年景象美名扬[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